最新消息: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

汝瓷 守艺人 979浏览 0评论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当时出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名窑和名瓷,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

作为千年大牌的汝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就像是一道划过夜空的流星,虽然辉煌而短暂,但它包含了太多太多我们不甚了解的工艺和文化!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

在宋朝,汝瓷的烧造对釉料的配方和火候的掌握都有着极严格的要求。

采石→ 捡石→ 洗石→ 粉碎→ 过滤→ 炼泥→ 手工拉坯(模具灌浆成型坯)→ 晾坯→ 修坯→ 雕刻→ 素烧(600——800度) →上釉(玛瑙釉)→上釉坯精修→阴干→装匣钵 →高温氧化还原火烧成(1000-——1400度) 。天青汝瓷是在重还原气氛中和高温条件下烧成的,粉青汝瓷是在中等气氛中和稍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豆绿汝瓷在轻还原氛中和低温度条件下烧成的。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2

汝窑产品质地细腻,釉色润泽,造型工整,工艺精致,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3

当代仿烧汝瓷,从料到工,每一步都一样不能马虎,精修后自然阴干的坯放入匣钵待烧。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4

出窑后器型完整的成品,其中还会有个别由于釉层滴落与底板粘连。需要切割打磨杯底。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5

釉层厚度和胎的颜色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6

使用过程中开片的柴烧汝窑斗笠杯及在制作原料、工艺、温度相同情况下,每一窑所出的各种天青色展示。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7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8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9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0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1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2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3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4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5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6

宋代汝瓷虽是单色釉,但由于烧制温度和还原气氛轻重不同,即使天青色也涵盖很多种,可以说是一个色系。当代仿烧的汝瓷因无法复制宋代工艺,大多有了各种新的不同,但传统的精髓是不变的。我想所谓“传统”本身就是个流动的、不断变化的,不断加入新鲜元素的变量,而当下与过去,既非对立,也无法分割,它们的对接才是活着的传统!像是这些器物,它们是生活的外延,实用,美观……都必须满足当下的需求,所以我们更愿意结合当下审美和传统元素,让传统去生长,而不是退化为束之高阁的“古董”!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插图17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观尔柴烧 | 追溯宋瓷极简美学之汝瓷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