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姓氏款——烧制时避免混淆的建盏常见款

建盏 守艺人 399浏览 0评论

给大家说了很多关于建盏的款式,比如说贡品款,再比如说数字款,那么今天我们说的是姓氏款而姓氏也恰恰的代表了这个家族。我们也知道中国古代,这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之后,家族就成了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那么建盏,也在烧制的过程中和家族姓氏有了联系。

姓氏款——烧制时避免混淆的建盏常见款插图

当然,这一款建盏也是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如「王」、「杨」、「詹」、「叶」、「金」、「池」等,均为手刻。我们不用怀疑,是不是当初的人为了假公济私,才做出来了这样的雕刻手法。在宋朝时期,建盏已经成为了当时时代最为流行的一种实用品,那么肯定会有很多的窑口要接多单生意来烧制建盏,如此大的生意并不可能一家独大。

姓氏款——烧制时避免混淆的建盏常见款插图1

宋代建窑采用龙窑柴烧,一窑可装烧非常多只盏。建窑遗址中的大路后门窑址有一座长达135.6米(大路后门四座龙窑,有两座龙窑超过百米)的龙窑,创下全国已知龙窑最长记录,据专家预计,整窑可烧十万件盏。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它能烧制多少建盏,我们也要看到它的规模是多么的大,如此大规模的东西,那么它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肯定是不可小觑的。所以也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建窑窑口供很多家进行烧制。

其实这样来说也很解释得通了,我们就拿现在做比喻,如果我们共同制造了同样的东西的话,那么为了害怕自己的东西和其他家的东西,很少的话我们就会做一些标记,那么,这个姓氏就是烧制建盏过程中的一个标记手法。故姓氏款用途无太大争议,应为工匠个人或家族的标记。其实像这种标记手法,在我们现代也有很多类型,如果大家留意的话会在自己家里用的茶杯下面也会看到此等字样姓氏款——烧制时避免混淆的建盏常见款插图2

但是不管他们进行了怎样的标记,不能磨灭他们在建盏烧制过程当中所付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多家多户对建盏进行烧制,才让建盏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仍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家族的传承。其实说实话,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思维方式,这样的话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手工艺术品就不至于走向极端。好了,今天说的比较简单,就简单的说了姓氏款的建盏,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建盏之时,可以翻阅以往的文章,或者继续关注我们。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姓氏款——烧制时避免混淆的建盏常见款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