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

陶瓷百科 守艺人 473浏览 0评论

[前言]很早以前就想整理邹圩红陶的前生今世,查阅众多资料之后,才发现横县杨江红陶、宾阳县邹圩红陶皆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顶蛳山遗址”。因同一起源地–邕江流域,同属“顶蛳山文化”,统称“邕陶”最为恰当。本次修改:改正题目;增加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总体史前文化特征;

笔者早在2010年玩坭兴陶时就已知道:“泥料、成型和烧炼”是陶器烧制技艺的核心工序,泥料是基础,,好的陶土直接决定陶器的性能!所以当2015年开始建柴窑时,笔者就自然而然地就会关注身边的陶土。从陶土的挖掘、练泥、制作、烧窑等所有工序,全由窑主一手完成,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批茶器才完全是窑主个人的作品,自然原始,原汁原味、纯净纯善!一起来欣赏:

一、广西邕陶的来由及其历史渊源

      (一)“邕陶的来由 

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史称“百越, 秦朝属桂林郡辖地,汉朝属郁林郡领方县辖地,三国属吴国辖地,东晋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是南宁建制的开始,唐贞观六年改为邕州(南宁简称“邕”),元朝为南疆安宁改名南宁,并一直沿用至今。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李珍发表《贝丘、大石铲、岩洞葬 —南宁及其附近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物馆馆刊》2011年第7期)介绍:“ …贝丘、大石铲及岩洞葬所代表的三种文化是广西史前时期最具时代特征、极富地方特色的三种文化类型。南宁及其附近地区则是这三种文化的中心和主要分布地,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贝丘文化中心在南宁市区以东至横县的邕江流域;大石铲文化中心在南宁市区以西的左江与右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岩洞葬文化则在大石铲文化中心区域北部和南部。从中大致可以看出南宁及其附近地区史前文化的中心有一个从东往西迁移的过程。…总体来看,它们应同属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们共同构成了广西南部、西南部地区一个完整而连续的土著文化系统。”(先秦骆越文化)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南宁及其附近地区(指位于广西西南部、以南宁市城区为中心、包括所辖的横县、隆安县、武鸣县及崇左市的江州区、扶绥县、大新县、龙州县、宁明县等地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的陶器,皆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位于邕江流域的顶蛳山遗址(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区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新新村九碗坡地(现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会址内),根据《广西邕宁县顶蛳山遗址的发掘》(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工作队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  南宁市博物馆 《考古》1998年 第11期):“…与顶蛳山第二、三期文化为代表的贝丘遗址,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属贝丘遗址;有相对集中的分布范围;有相似的地理位置;有相同类型的器物组合;有相同的埋葬习俗;有相同的经济活动及生活习惯。依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原则,以顶蛳山遗址二、三期文化为代表的,集中分布于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以贝丘遗址为特征的这一类遗存命名为“顶蛳山文化”。与顶蛳山遗址第二、三期面貌相同或相近的文化遗存,在南宁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如南宁豹子头、横县秋江、西津、扶绥敢造、邕宁长塘等遗址,皆属“顶蛳山文化”的范畴。顶蛳山文化属于广西新石器时代中期,年代距今8000~7000左右。…”顶蛳山遗址第一~四期的文化遗存如下图: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

随着农业的发展–水稻的种植,人们为改变单一的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和远离洪水自然灾害,寻找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开垦土地,逐步从河流域两两岸向丘陵山地迁移和发展,进而推动骆越先民从邕江流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传播…..

  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陶器皆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位于邕江流域的贝丘遗址,同属“顶蛳山文化”,称之“邕陶”最为恰当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

(上图为南宁市武鸣县弄山岩洞葬出土的陶器)

目前南宁及其附近地区的陶器有横县杨村红陶、宾阳县的邹圩红陶、及当地的粗陶的历史都可追溯到”顶蛳山文化”,都属于邕陶的范畴。(详细介绍邕陶历史渊源,请关注本公众号即将发布的《广西邕陶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

二、本窑邕陶陶土的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

2010-2014年在玩坭兴陶时,笔者就意识到陶土的重要性。于2015年3月份在初建柴窑时,在南宁市区火车东站附近的工地发现此原矿陶土。陶土的夹层丰富和纯净的程度令人惊叹!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4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5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6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7

笔者在发现的当年,就将部分陶土挖回放在工作室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能单独成型。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8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9

笔者于2月12日开始练制这批陶土。感叹这陶土的丰富性,分三种陶土、两种方法来练制陶泥。笔者最欣赏下图这个泥料,感觉它最接近紫砂陶土。笔者按紫砂陶土练制方法练泥:粉碎,过筛,加水、揉搓、陈腐。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0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1

陈腐过程中,窑主不定时的观察陶泥的味道、黏性,一直致其燥感消失,才拿来制作。窑主还发现:此陶土骨肉均匀,泥砂比例非常合理,可塑性非常好,尤其适合纯手工捏制或雕塑成型。笔者还将一块陶土原矿拿去检测其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如下: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2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3

最让让人诧异的是:这陶土中的氧化铁含量居然达到28.1%。笔者怀疑数据的准确性,以往检验陶土,先粉碎并加水揉好再拿去检测。本次直接矿土块状检测,块状原矿石有可能存在陶土矿物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有机会还得还得按以往方式检测一次心里才有底。

、本窑邕陶的烧成结果

从陶土的选择、练泥、制作、烧窑等所有工序,全由笔者一手完成,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批茶器完完全全是笔者个人的作品!本次的茶壶茶杯都是窑主个人手捏制作。有一半过的作品没有烧熟,待下窑复烧。现只展示已经烧熟烧透的茶器: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4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5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6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7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8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19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0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1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2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3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4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5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6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7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8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29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0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1

这两把壶应是作者目前做仿生壶做的最好的两把,觉得很有纪念意义,所以特别使用自己雕刻的印章。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2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3

这批南宁陶土烧后有个共同的特点:拿在手上会有一种“致密性高、结实、厚重”的质感!这一点与紫砂陶的质感很接近。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4

笔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此陶土都已经烧出落灰流釉了,但依然没有烧熟(如下图)。笔者还需要多次实践,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此陶土的柴烧的温度和合理的窑位。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5

四、本窑邕陶的利茶效果

 

茶器是为茶服务,是用来用的。所以笔者制陶理念,始终都把“实用”放在第一位。利茶效果如何则是评定“实用”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依据。所以邕陶的利茶效果是笔者最为关注的:

       (一)本窑邕陶利茶效果的总结

不同的陶土直接决定了陶器的利茶效果的不同。笔者最终发现,这批矿土(如下图)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这两种陶土都能单独成型,也可以无规则混合搭配,且利茶效果几乎无差别。此陶土的实用利茶效果与宾阳县邹圩红陶、横县杨村红存在很大的差异,总体的特征更为接近紫砂陶。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6

笔者正在使用下图三把壶,已完全烧熟,三把壶的火侯略有不同。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7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8

(窑主正在使用此壶,已完全烧熟,三把壶的火侯均不同)

本窑4月6日出窑,茶壶约在9号开始使用,笔者在不同时段、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天气,使用这些壶冲泡不同的茶叶(有2018年白露福鼎白茶、2015年的下关南诏珍藏沱茶(生普)、2013年、2016年下关南诏金芽沱茶(生普)、三鹤2812(2008年)、05008(2010年)六堡茶),不断在实践中观察、总结和验证。直至6月21日,笔者方敢就此陶土烧成的邕陶利茶效果,下此结论:

1、能充分逼出茶香,极少吸附或过滤茶中的香气;(对于纯净的茶,能充分张扬茶香;对于香气杂的茶,泡出的茶香亦杂。)

2、能有效降低茶汤中的烈劲、猛劲、冲劲,口感更为较为鲜活、爽朗、醇和、细腻、润滑;(尤其是冲泡有颗粒感、粗糙感或粗糙感滞留舌面的茶,能把颗粒感、粗糙感等不适感降低到几乎没有的程度。)

较为鲜活、爽朗:略逊于如绿茶的口感–鲜活、鲜爽、爽朗、清爽;

润滑、细腻:茶汤中的硬朗感、猛劲、冲劲、颗粒感、粗糙感等得到有效的软化,变得细腻、润滑;

3、有效提高茶汤的醇厚度、黏稠度和融合度;(这一点用拼配的生普:同一茶汤对比,放入壶内30秒、60秒、120秒时分别观察,较易验证出。)

4、有效促进回甘、回甜、生津,且持久;(茶汤喝完,闭上嘴就能感觉到茶对口腔的刺激性(像茶分子在舌面跳舞,茶人描述为茶很有活性),随后舌面感觉到鲜爽、清爽,进而回甘、回甜、生津呈现;)

5、能促进茶气对人体的剌激,提高体感,如发热、发汗。(发热、发汗等体感,因茶、因人而异。同一茶,比起盖碗冲泡的,明显地体会到发热、发汗的程度增强,且这种体感持续的时间也明显变长;)。

  6、能做到前面五点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保持茶的原味。

以上第2、4、5、6的利茶效果,传统或原矿紫砂陶都具备有。第3点(“有效提高茶汤的醇厚度、黏稠度和融合度”),这一点甚至优于原矿紫砂壶。从上述6点利茶效果而言, 此陶土的邕陶非常接近传统、原矿紫砂壶的利茶效果,完全能与紫砂陶媲美,它将是笔者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插图39

(二)邕陶利茶效果的实践验证方法

每个人对陶器、对茶的了解程度不同,各人体质各异,笔者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描述此邕陶的利茶效果。茶友、陶友可以通过下面五种方式,在实践中自己去检验,或到笔者工作室一起探讨交流:

(1)、瓷器盖碗与茶壶同时冲泡同一个茶,分别品试茶汤;(这一点最为直观分辨每一把茶壶的利茶效果)

(2)用盖碗连续冲泡数次并将茶汤倒入同一玻璃公道杯,再公道杯的茶汤分别倒入不同的茶壶,分别在30秒、60秒,2分钟、3分钟、5分钟,与公道杯的茶汤对比品试,观察对比各壶利茶效果如何;(这种方式最能分辨同一茶汤在不同的茶壶内的变化和效果)

(3)直接用不同的茶壶同泡一个茶(容量与茶量比例相当),倒入不同的公道杯,分别品试;(这一点可以直接对比不同茶壶的利茶效果,但需要对茶敏感度较高方能分辨)。

(4)用一把茶壶冲泡茶叶几道之后,心里记下这几次的利茶效果之后,再将茶叶倒入另一茶壶继续冲泡,前后作个对比,也很容易觉察到两把壶泡同一茶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一点需要品试的人对茶敏感度较高方能分辨)。

(5) 直接将玻璃公道杯的开水,分别倒入不同的茶壶,分别在30秒、60秒,2分钟、3分钟、5分钟,与公道杯的开水对比,可以直观观察对水的改善程度;(通常来说,对水改善越好,陶壶定然越好。另外笔者发现,陶器对水的改善作用的时间要比茶要慢。)

前面4点主要是检验陶壶对茶的作用,后者则主要检验陶壶对水的作用。

(三)使用此邕陶壶的建议

笔者根据实践和经验建议,茶友如想达到以下的效果,不妨使用本陶土的邕陶:

1、泡生茶类(如绿茶、生普、单纵、生六堡茶、铁观音、白茶等等),可以完全地、充分地彰显这些茶的香气、口感及体感;

2、想喝鲜活、细腻、润滑的口感,提高回甘、回甜、生津时,宜选择紫砂及此邕陶;

3、想避免茶汤中有颗粒感、粗糙感或粗糙感滞留舌面的茶,或者冲泡口粮茶时,让此类茶的口感提高一档次;

4、如果您没有选到合适的好紫砂壶或担心紫砂陶泥料的问题,不妨选此陶土的邕陶试试;

5、当您想尝试广西南宁地道、原始、自然、环保的茶器时,不妨试试广西的邕陶;

第36窑烧制有邹圩红陶、坭兴陶、紫砂陶和南宁邕陶四类陶土,通过手捏制作,让笔者进一步加深对不同陶土可塑性的了解;还为“如何在同一窑将这四类不同的烧成温度的陶土都能烧好”,初步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烧窑方案。笔者还认为:这一窑、这“邕陶”又将成为甘地柴窑的另一个转折点或新的起点……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能与紫砂陶媲美的“广西邕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