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

建盏 守艺人 356浏览 0评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世间亘古不变的理论。在老子和庄子的各种论著中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在中国也有这样的一句古话,形变神不变。从我们开始了解建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建盏有4种器型。虽然这4种器型,在方方面面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它们也有不变的一个特性,那就是铁胎与施半釉,铁胎是建盏的标志之一,光是这铁胎就有许多门道在内。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插图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这是蔡襄的一句话,从这里面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蔡襄所说的微厚,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厚度?建盏的胎到底要多厚才合适呢?有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插图1

好,今天就让我们好好来说道说道,首先,建盏的胎体的确是比其他的陶瓷厚,但是它的厚重并不代表它就是笨重,这和它所用的技术以及平常的使用方向上有一定的关联性。据现代科学分析检测表明,宋代建盏坯中Fe₂O₃(氧化铁)含量范围约在7%~10%,釉中Fe₂O₃含量约为5~8%。胎釉的含铁量都远高于其它窑口瓷器。

如此高的含铁量,那叫人们如何才能通过合适的方法烧制出来最好的建盏,同时又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这种烧制方法说难也不难,就是需要把建盏胎体弄厚一点,这样在烧制的过程中建盏就会收缩,收缩的过程就会导致变形率的增加耐火度降低,如果一味的追求薄胎的话,烧制出来的建盏无疑都是次品。但是,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烧制建盏都有一定的度,肯定不会过分的厚,如果建盏的胎体过分了厚的话,那建盏用的时候就太过于笨重。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插图2

建盏一般追求渐变式的“上薄下厚”,口沿相对于器体的其它部位而言偏薄,腹部的弧线是流畅而自然的,盏腹厚度随着曲线向下渐渐加大,直至足跟为最厚处。这样的建盏形状是最好的,一来可以保证它的底盘比较稳,二来重心在下,建盏才能稳健的放在茶桌上,斗茶点茶时,就算大力击抚也不会将它弄翻。而薄薄的口沿也可以让人们喝茶的口感更加的好。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插图3

所以来说,厚亦有度,这才是建盏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建盏依旧是铁胎铸就。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建盏变的是形状,不变的是铁胎!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