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道:“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汉魏六朝以前的饮茶方式,诚如皮日休所言,“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
如此多人的诗文中都在描述茶的重要性,古人对饮茶有着自己最独特的思考与见识。《史记》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掌握了烧陶技术,人们就可以制作鼎、釜、鬲、甑等器皿,通过烧、烤、蒸、煮做饭。学会了利用陶器,人们便拥有了杯、碗、盂、壶等饮食器。
有茶自然就需要茶器,茶是茶器存在的基础,茶器是茶流传的铺垫,两者互为互利,这一切也就造就了建盏的高峰,两宋时期,茶道文化盛行,宋徽宗更是对此研究颇深,从此建盏开始自己开挂的人生,登上了富贵子弟们的茶桌上,美哉美哉。
最早的陶器,几乎都具备敞口、宽腹、圆底的特征,毫无疑问这是最原始的模仿设计。而建盏的器型最普遍的也就是敞口盏,这无疑是对原始的继承与发展,盏心含情,每一滴釉汁都包含着古人的智慧。
商代晚期,或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先民们烧窑之时探寻到,熏染在器皿表面的草木灰受热融化,就会有明显的灰釉现象,原始瓷器开始出现。草木灰釉也成为了最原始的一种烧制技术。而建盏的出现则是烧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兢兢业业,一步一脚印,才能够让最好的存于世间。
而如今,人们依旧没有停下自己探索的脚步,因为只有如此,他们的智慧才可以继续发展与衍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虽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开拓这一切。只有努力的开拓,才可以看见更高更远的新领域。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把最美的建盏故事和最精准的建盏知识说于你听。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追根溯源,探寻建盏茶器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