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有道,一个人喜欢茶,就会用尽全力去了解茶;一个人喜欢建盏,就会不顾一切的去欣赏建盏,而不仅仅把建盏当做一个物件。这就是爱与不爱。而今天我们就要去看看百年前的科学不发达的古人,如何对待自己喜爱的东西。
(一)百年建盏看扣边
走进建盏店铺,或者是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关于建盏的老照片,此时你的心会不会“砰”的一声,就像是被什么射中一样,扣边圆润,偶见扁平,就如久经风雨的美女,岁月的划痕给与她的竟还是气质。
而这些建盏的扣边,就和这些美女一样,他们不是天生自带,而是由后天的积累与沉淀。公开的老照片,扣边与建盏好似共生,但实则不是,古人的技艺高超就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层扣边则是另加上去的。
而这个“扣”和我们所理解的“扣”是不一样的,他就类似那种美玉装饰,若是材料是金子,那这个边就叫做“金扣”;若材料是银子,那就叫做“银扣”,相信聪明的朋友们已经摸清了规律了吧,那铜做的就叫“铜扣”。
扣边常见,了解这个也就是了解老建盏的关键。但是关于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象的,此时的我们已经无法辨清了。
(二)干口方可显
在这里,我们来解释一下题目,什么叫做“干口方可显”?那么我们就必须要了解一下“干口”的概念,干口就是在烧制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影响,会导致釉的流动,本来可以挂到口上的釉汁全都滑到了底部,这就造成了口沿部分的材料格外的脆弱,这个时候就必须镶边,也就是扣边来保护建盏。
当然扣边,圆润比扁平常见,圆润的有做改变,也就是修正,优化,显得不那么呆板,外高于内,中间有略微的突起,但是两边却格外的圆润。
(三)日方多扣边,那中国呢?
日本也是很喜欢建盏的,所以在日本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年前的藏品,那么我们宋朝那么注重喝茶,那么注重建盏的年代,会不会给建盏扣边呢?答案是会的。
有台湾学者举证文献云,元初汉臣姚燧《牧庵集》中“吳侯建盌(音wǎn,同碗)侔紫鐵,表裏㕙(音jùn,狡兔)毫瑩鋪雪。”这几句话就可以印证我们上面所说的。
清扬婉兮,博君一笑;君喜,便是建盏一生之幸!其实收藏建盏的人儿何尝不是如此。让我们继续去探索关于建盏的故事,看关于建盏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穿越时光,看百年前爱盏之人如何珍藏建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