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

建盏 守艺人 310浏览 0评论

虽皆为红土,但特性却各有不同。后井篇我们对红土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并且证实了,正是因为这些红土的存在才导致了建盏铁胎的形成。而今天我们前往的大梨村,也是红土的原产地在建盏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它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插图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插图1这里的红土含铁量,相比于后井村的红土的含铁量来说是相对较低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知道,在不同的地方,所挖的红土,它们的成分以及作用都是不同的,所以才需要,去不同的地方挖取不同的土。而这些都是经过前人的证实才得到的,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想想也正是这个理儿。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插图2

而大梨村的红土,它在烧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增加泥土的含铁量,它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在烧制过程中能够提高建盏本身的耐高温以及抗变形的功能。芸芸众生,所有的一切的东西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万物相生相克,也是这一原因。果然也是经过自己的钻研与探索才发现了这一特性,因此,这个红土也成为了建盏烧制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成分。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插图3

将南山村、后井村以及大梨村这三个地方采集到的三种粘土,按照一定比例开始混合,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流程,就可以进行建盏的烧制了。最后的一些繁琐的事情,就和这些泥土无关了,关于如何烧制,如何把握时间,如何把握火候就是建盏师傅们的事儿了。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插图4

东晋的杜育写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此文已经详尽地涉及了择水、选器、酌茶、鉴赏等领域。而这一切也反应了古人对喝茶的文化的重视。茶是文人乡,而喝茶所用器物已是载具无疑,当建盏得到了众人的重视之后,烧制建盏的材料,又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越山川之险,寻建盏之源——建盏原料地之大梨篇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