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及其展示的五代-宋代瓷器,内中既有建盏
费城艺术博物馆位于费城市区西北26街和富兰克林公园大道交叉处,号称全美第三大美术馆。著名油画家凡高的《向日葵》、雷诺阿的《沐浴者》、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师》就收藏在这个博物馆。这座博物还收藏了中国的许多文物,其中当然包含建盏,而且有一只被业界低估了的建盏,这家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外呈七彩光晕的兔毫盏,全世界仅此一件。
费城艺术博物馆展示的茶道茶具中的中国宋代建盏
费城艺术博物馆馆藏了多少件宋代建盏没有确切的信息可以查询到,可以肯定的是,从公布的资料显示,费城美术馆馆藏有多件宋代建盏。但是最为知名的的是要数这件外壁带七彩光晕的兔毫盏。这只盏的七彩光晕与其他博物馆收藏的宋代兔毫盏展示出来的七彩光不同。其他博物馆的兔毫盏七彩光现象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现象,一是兔毫盏一直在使用,多年来的茶汁已经完全吃进盏的内壁釉水中,从而在光的折射下形成了七彩光,这是建盏三变中的茶变现象。二是外壁的七彩光,多数出现在黑底银毫的兔毫盏,盏在强灯光下拍照而形成,这种七彩其实就是黑色釉在强光下的反光现象,被摄像机抓取到七彩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对于这个现象宋人就已经发现,因此将建盏又别名为“紫瓯”,其实指的就是黑釉盏这种现状,诗意化的取了这个名字。
费城艺术博物馆馆藏的独特的七彩光晕宋代兔毫盏,上图内壁,下图外壁
费城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七彩光晕兔毫盏,何时流入该馆目前没有信息可查,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标准器兔毫,口径应当是12左右,高6.5厘米左右,从口沿风格来看,应当属于南宋时期的作品。这只兔毫盏,内壁显黑釉白斑,毫斑虽短,但是有放射性,并且到达口沿,已然是一只精品兔毫盏。但是这只兔毫的惊奇之处在哪呢?如果以内壁而言,此类品相相同的有好几只,但是这只盏的外壁却与众不同,虽然依然兔毫密布,但是整个外壁如紫色祥云,一团紫气密布其中,如同紫罗兰的叶面,细看又好像是一朵一朵紫色小花,或是紫色油墨晕开在宣纸纸面上,无需光的折射,这种紫色盏面肉眼就可以看到。
哈蜊光现象的中国宋代建盏
有人认为,这是瓷器的“蛤蜊光”现象。其实不然,这种紫色面与瓷器的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完全不同。如果这是蛤蜊光现象,如果公布了这只盏的传承顺序这个推论还将会完全被否定。因此这只盏的内壁显示具有使用痕迹,应当是中国流传到日本,并且长期被使用,而后从日本流转到美国,最终进入了费城艺术博物馆,这样的身世不能给与这只盏形成蛤蜊光的时间和环境。
曜变盏细节图,费城艺术博物馆馆藏的七彩光晕兔毫盏的光晕更接近杭州曜变盏的局部细节
这只兔毫盏紫色的形成,其实应当是出窑时原装自带,也就是说这个紫色是出窑时候就已经形成。那么,要形成这种七彩光晕,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曜变盏。其实细看,这只兔毫盏的七彩光晕,与曜变盏有着某种程度的类似,都带有明显的七彩色,这只兔毫盏腹部上半部分偏紫蓝色,而且有集聚效应,下半部分除了紫色更加带有黄绿的变化,仿佛是宇宙星云,充满了玄幻的神秘力量,不敢久看。
可以说,这只兔毫盏是兔毫盏中的曜变盏。从烧窑技艺而言,要形成这样的光晕,估计与窑内特殊的氛围有一定的关系,与曜变的生成应当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不像是匣钵密度不够,火炽入侵匣钵从而高温,使得外壁形成这种七彩光晕。毕竟火炽造成的温度过高,盏壁虽然也会形成七彩,但是渭泾分明,而且火炽形成的七彩偏柿红的深红效果,不像这只盏的七彩光源分布错落有致,饱满,应当是还原相当充分而形成的效果。因此,火炽的原因完全可以排除。
可惜这只兔毫盏更多的资料和图片信息十分有限,限制了鹧鸪君对这只兔毫盏的研究,鹧鸪君在此呼吁更多盏友加入到这只兔毫盏的研究中来,并且呼吁学者对这只宋代兔毫盏的重视,摆正这只奇异的兔毫盏在建盏界中的地位,我们不要错过这只盏的奇特价值!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宋代兔毫盏中的曜变盏,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