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

建盏 守艺人 824浏览 0评论

从遗留至今的宋代盏底款识中,不仅内容丰富,诸多隐含在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探索外,这些款识的美学内涵,也一样值得我们鉴赏和学习。尤其是当代建盏人,应当从宋代建盏款识中汲取属于建盏款识的优良基因。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插图

首先,大部分建盏款识透露着匠人认真严谨的书写态度。宋代建盏匠人知识水平普遍低下,在款识书写这个环节上,应当都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或老匠人来操作。因此,一些款识文字在书写时显得特别认真严谨。这也是为何存世的“供御”款识虽然字迹不一,风格迥异,但是文字无不一笔一划,笔画十分有力,字面清晰干净,很少有字迹潦草、模糊、错笔的现象,足见窑工书写时的认真态度。宋代建盏匠人严谨的精神,就值得当代建盏匠人学习。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插图1

其次,宋代建盏款识具有较高书法功底和娴熟的篆刻技巧。书写款建盏款识是在泥胎上的书法艺术,开创了中国书法篆刻领域新天地。上乘建盏款识,文字结构整体匀称、端正、俊气,文字在盏底中布局合理,留白得当,笔画有力度,无不透露着书法的美感。大部分书写款识采用楷体,楷书书法与建盏的融合形成了宋代建盏款识书法文化底蕴。同时,部分采用行书书法,例如“新窑”款识,“窑”字是典型的行书法写。同时,较少部分还采用了隶书书法的融合,可见书法艺术与建盏款识融合的丰富性。

与纸质上的书法不同的是,这些款识是用刻刀完成,又别于石刻书法,柔软的胎泥对镌刻的技巧有着更高要求,这无形中又开创了载体和雕刻手法。这种篆刻技巧完全别与金石碑刻的撰写,形成了中国篆刻书法中的另一体系。其他系列窑口款识多为原矿釉书写而成,或者在成品瓷器上锔瓷而成,都较为简单,只有建盏底款是在泥坯上进行篆刻。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插图2

第三,建盏款识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部分款识落款有着独特的布局考量。无论是刻划或者模印,宋代建盏款识采用的都是由上而下且居中排列的格式。要求匠人在落款时,需先确定好盏底中心,空出留白部分,做到款识布局合理,具有高度的和谐美感。但是要在小小的建盏盏底圈足中,做到如此精美的布局,对匠人有着较高要求,因此,精美的宋代盏建盏款识大大方方,文字端端正正,无不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基础上最终形成的。尤其是模印款识居中盖印,少有重心偏离。更加值得借鉴的是,宋代模印款识盏,印章十分清晰,说明上印力度均匀,力道拿捏恰到好处,如果印章力度不够,烧制出的建盏款识字迹容易模糊不清。相反,当下一些建盏落款躲在盏底角落,鬼鬼祟祟,已然没有宋盏遗风!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插图3

最后,宋代建盏款识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宋代建盏款识模印的运用,是建盏在款识发展史上的独家创新。这一时期和其他历史时期的其他瓷器中几乎少有同类做法。究其原因,这是为了规避匠人手写文字的难度,以及提升底款美感的同时,这一创新也大大地提高了建盏落款这一环节的生产效率。

以史为鉴,当代建盏款识需有革新意识。当代建盏创作过程中,大多数建盏款识美学基因缺失显而易见,造成了建盏文化中的款识美缺失。当下建盏落款出现了很多当代俗用字体,手写款随意而不惧书法欣赏价值;印刷体由电脑字库生成,没有识别性等。真正有雅趣的建盏款识非常稀少,几乎破坏了建盏款识古韵。

建盏款识也是建盏文化的一部分,是建盏与书法美学的完美融合。落款美,为盏增色。落款丑,好盏留下了遗憾;宋代建盏在款识上别与其他窑口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在小小的盏底天地中,增添了书法的篆刻美感,是建盏唯一一处留下人工的痕迹,极大地增添了文化内涵。

建盏款识的美学鉴赏,应当唤起人们的重新认知,这是建盏文化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宋代建盏款识的内涵解读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