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日本官方认定的国宝级文物中瓷器有14件,其中8件是中国瓷器,这8件中又有4件是宋代建窑建盏。四件建窑建盏中3件是曜变盏,分别是静嘉堂馆藏稻叶天目曜变盏、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京都大德寺龙光院藏曜变建盏,相信这三件曜变盏在盏友圈中耳熟能详,再熟悉不过。但是对于日本第四件国宝级建盏,即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宋代建窑油滴盏,估计就并非十分了解,比较陌生了。
日本四大油滴建盏
油滴盏在日本被评为“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几乎传世宋代油滴建盏多存于日本,目前中国国内完整器油滴盏十分少见。日本珍藏的比较知名的油滴盏有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宋代建窑油滴盏、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油滴盏和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油滴盏等,这四个油滴盏号称“日本四大油滴盏”。除了这四大油滴盏,日本其他博物馆和私人也有收藏油滴盏,只不过没有这四个品相好,没有这么知名而已。这四个油滴建盏经过多方比较,最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的这件宋代建窑油滴盏被评为传世油滴建盏的最佳作品,成为日本唯一一件被列为国宝的油滴盏,堪称名品中的名品。
那么,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的这件宋代建窑油滴盏到底有什么来头,能被日本评为国宝级的建盏呢?!
首先,了解下这件盏的基本数据:口径12.2~12.3CM,足径4.3CM,高度7.0~7.1CM,重量349g,年代应当产自于南宋,1951年认定为国宝级文物,现馆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其次,这件油滴盏的流传脉络也比较清晰。这只油滴盏应当是日本镰仓时代(约1185年—1333年,对应中国南宋与元朝)被带到日本的诸多宋代建盏中的一件。在日本桃山时代(1573-1603年),此盏归丰臣秀吉的外甥/养子丰臣秀次(1568-1595年)所有。此后的流传经历是:西本愿寺世→三井八郎右卫→京都六角三井家和若狭酒井家→安宅COLLECTION→住友集团→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辗转流传至今。与此盏一起传承的还另附织锦袋子两个,漆器盏托三个,传世文书一份,与建盏作为整体一同登录国宝名录。
最后,此盏能被评为国宝级建盏,与其品质有着巨大的关联。由宋代传承至今、器型完好的油滴盏,数量极其稀少,价值本身就不可估量。该盏无论是造型、釉质,还是油滴斑效果,历来为世所重。因此,油滴盏在日本国宝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理所当然的。
此盏从器型上看,器型为束口,圈足低矮,盏口略作收分。器型极为周正,无丝毫形变。釉汁肥厚,有明显垂坠感。胎体选料粗砺,器壁厚实,与其它三件曜变盏相比,此盏造型与底足的处理稍微显得粗糙。
从品相上看,内外壁黑釉表面,黑釉色泽深沉悠远,釉面极其密布着银灰色油滴状结晶斑,均呈现金属质感,斑点自盏底而到口沿逐渐变得稀疏。油滴斑大小不一,形状不尽不同,越靠近口沿成卵状,盏底部分似钻石晶体面,大油滴斑是由小油滴斑聚集而成。日本研究者认为,该盏在一定的角度下观察,随光线角度变化可产生金色、银色或青色辉光。油滴斑亦略有“曜变”效果。
与众不同的是,这件油滴茶盏口沿部镶金边,应为日本工匠所另配,既是对盏口的强化和保护,又在色彩上与黑釉形成对比,勾画出夺目的一环亮色。能与此盏媲美的,仅有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可称为“油滴双璧”。
日本四国宝建盏
鹧鸪君认为,此盏为何能成为国宝,其原因优势再明显不过。此盏在器型上,与其它几只油滴盏相比,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油滴盏只是在个头上占优势而已,但这只油滴盏器型数据在众多油滴盏中更具有代表性;这只盏的斑纹特色,应当是使其能够被评为国宝级建盏的主要因素之一,毕竟如此完美的油滴盏在建盏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这种品相的盏几乎带着油滴盏的最高水平。如果九州国立博物馆藏油滴盏不流釉、清晰度更完美,或许能够赶上此盏的品质;当然,此盏的流传脉络也是其丰富的价值之一,丰臣秀吉在日本的影响十分巨大,其外甥/养子身份的丰臣秀次曾经拥有过此盏,说明了此盏在日本政治上的影响,乃至此后的流传脉络无不是日本名望之家,极具影响力,为此盏的历史色彩增加了厚重度。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日本第四件国宝建盏—南宋油滴盏,为何能成为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