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建盏领域,其产品分宋代建盏和当代建盏。其二者到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对于一些建盏人来说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家,也有一些方家有不同的见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建盏话题。
顾名思义,宋代建盏也称老盏,指的是宋代时期以及元代、明代初期生产的建盏,流传至今,或传世之作,这些宋代建盏主要在日本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收藏,都是宋元明时期流传到日本的宋代建盏。国内也有部分传世宋代建盏,例如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的建盏,都属于是旧藏,是元明清皇室收藏的宋代建盏。而民间收藏之宋代建盏,多是近现代从建盏遗址出土后,流入收藏市场。民国时期的《建瓯县志》就有记载过这个史实,民国时期建盏遗址地村民们,将出土的建盏几块大洋卖给客商,然后客商在贩运到上海出售。而近些年这种交易则变得更加频繁,这是每个国内名窑遗址地都避免不了的问题,毕竟物以稀为贵,尤其是建盏这些年在收藏界的热度不断上升。
宋代曜变建盏
当代仿制曜变建盏
而当代建盏是什么概念呢?宋代建盏的烧制到了明代洪武24年,随着龙凤团茶退出贡茶的需求,建盏也跟着没落,没有了市场,开始停止烧制。明朝周后期到清代时期,人们对宋代建盏的认知几乎模糊,错误百出,以至于发生把福建的德化窑当做建窑的错误认知。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团队对建窑建盏开始考古挖掘研究,并且经过多年的技艺恢复,到了80年代终于烧制出与宋代时期神似的兔毫盏,但因为经费问题油滴盏的技艺研究停滞,是有关人士从日本带回了相关生产方法,并在业界流传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少数的几个人对建盏烧制锲而不舍的研究,一些作品流向日本,或者被做旧后流入古玩市场,新盏的使用和收藏的市场完全没有形成。
宋代鹧鸪斑标本
当代电烧鹧鸪斑盏
到了本世纪初,国家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后,当代建盏烧制工艺开始被某些人申报为非遗,并且从市级、省级到国家级,不断升格,建阳区政府更是组织申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到了2008年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从事建盏生产制作厂家,开始培育市场。随着上海钢材市场萎靡的影响,一些在上海从事钢材生意的建阳籍人士回归建阳,并且投身到建盏行业,一些在外务工的建阳青年,也纷纷回乡学艺烧制建盏,因此到了2013年迎来了第一个小高峰,初具规模。至2014年,建阳建盏协会成立,并在上海、福州、厦门、西安等地发展分会。在市场方面,建设了建盏文化一条街,产业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市场培育提升。正在的爆发是在2017年,随着金砖国家会晤在厦门举行,建盏列为赠送政要的礼品之一,效应被不断放大,随着各种渠道和宣传方式暴增,本来作为小众化的产品开始大众化推广,市场开始爆发。随后几届的旅发大会及建盏文化节,更是不断的将建盏市场不断炒热,越来越多人士和资金流向这个行业,也让全国更多的客户认知了来自宋代的建盏。
那么,宋代建盏和当代建盏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首先得认知其二者是一脉相承,当代建盏是宋代建盏文化基因的延续,是宋代建盏这一中华名窑的产品传承。当代建盏依然根植于水吉,建盏出“出瓯宁之水吉”,只不过宋代水吉属于瓯宁府治,县衙在今建瓯,而当下水吉则隶属建阳区而已,其场地属性没变;同时,当代建盏原料依然采掘于水吉镇池中村、后井村一带为主,说明当代建盏的原料与宋代建盏的使用材料几乎一致。唯有在釉矿方面,宋代时候建盏釉矿来源于芦花坪一带,今建盏釉矿来自于建阳童游街道,但都属于含铁量奇高的天然原矿釉,所以二者在含铁量方面是相近的;在工艺方面,当代建盏无论柴窑和电窑其原理都是还原焰,尤其是柴烧建盏,烧窑技艺遵守了南方汉式龙窑烧制技艺;在烧制温度方面,当代建盏烧制的温度应当与宋代建盏烧制的温度是一致的,否则斑纹难以呈现;在器型方面,当代建盏完全是宋代建盏器型的传承,只不过当代建盏按宋代器型做了缩小,宋代以中等器型为主,当代以小器型为主,以便更符合当代人的使用习惯;在使用方面,建盏依然是以喝茶为使命,只不过宋代方式是点茶,当代是散茶;在对建盏的欣赏方面,当代依然保持着宋代人的心理和审美体系,对建盏精美的斑纹之美充满了喜爱,对建盏的神奇窑变保持着好奇和敬畏之心;在传承方面,宋代建盏的发展充满了创新,当代建盏在一些方面也保持着建盏本色的创新,例如创造了更多的器型,在包装方面借鉴了其他产品的包装方式,等等。总而言之,当代建盏是在宋代建盏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保持着建盏的本色。
宋代兔毫盏标本
当
代柴烧兔毫盏
但是二者也有着鲜明的区别。最根本的是在制作工艺上,当代建盏除了必须的人工环节之外,采用了机器设备,用以替代一些环节,例如电窑式生产,用电烧取代柴烧,用微电脑控制烧制建盏所需的温度变化,极大的提升了建盏的烧制品质,这也是为何当代建盏精美兔毫、油滴、鹧鸪斑盏数量远超宋代建盏生产能力的数十百倍,市场上随处可见精美斑纹建盏,就得益于电窑的生产方式;当然,从微观上而言,宋代时期使用的泥料、原矿石,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和变化,虽然还是那些区域的材料,但是在当代建盏生产中必然有着细微的变化;在色泽和声音方面,宋代建盏保存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洗礼,釉色变得亚光,声音更加深沉,不像当代建盏来的釉色火气旺盛,音质虽然如铁撞击声,但是更加脆亮,这完全是二者的时间差所造成;在技术方面,宋代建盏的烧制技艺至今属于完全失传,当代建盏是经过当代人的不断实验,最终取得成功。虽然绝大部分技艺依然保持着瓷器行业的技艺,但是在某些环节也做了本质的改变,因此二者产品必然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建盏的烧制工艺还没有达到宋代建盏的生产水平,否则当代建盏匠人也为何难以烧制出真正意义上的宋代曜变建盏;在对建盏的认知方面,当代建盏匠人完全缺失建盏在宋代时期的文化意义,宋代建盏匠人完全融入到茶器与点茶方面关系的认知,进而升华到对茶器上的生产,当代建盏匠人完全缺失了这种主观能动性,完全缺失了建盏匠人对建盏饮茶过程中的主观认知和产品改造能力。
当代建盏与宋代建盏的区别,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上造成,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如果当代建盏依然在宋代建盏的遗址上进行原貌生产,沿用宋代龙窑的参数、风向风力,这样的方式生产的建盏应当最为接近宋代建盏。但是这样的假设完全不可能,宋代建盏的生产位置现在作为国家保护单位,受到保护,不可能在原址上生产。因此,自然环境的改变,生产条件的改变,当代建盏的对宋代建盏的某些方面的改变和超越已经在所难免,这是任何窑口在当代生产过程中都一样面临的现状;在主观方面,当代消费群体对建盏的认知,全社会都没有认知体系和标准,对建盏的研究依然属于小范围的知识研究,这从根本上造成当代建盏在发展过程中认知标准的缺失,以及对建盏的审美有着严重的错乱,这与宋人对建盏全社会的认知相当普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点需要时间的沉淀,经过一代人的传播,必然在全社会形成当代建盏的认知。
无论是宋代建盏还是当代建盏,其使用性和欣赏性、收藏性价值,从建盏诞生之初就具备,一件精美的建盏,尤其是曜变盏,无不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当代建盏人向往所拥有的最理想的建盏。因此,宋代建盏的根没有变,建盏的受众群体也没有变,建盏的文化传承也没有变,和中国茶一起继续延续着中国文化的表现形态,用当代人的智慧书写着建盏的新篇章。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宋代建盏与当代建盏关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