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的发展史中,我们翻阅历史资料,不难发现有二位最优秀的艺术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在历史上喻称“花货巨匠”,被称为古有陈鸣远,近有朱可心。他俩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如两座艺术丰碑,给紫砂艺术带来了巨大贡献。陈鸣远生于康熙年间,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署款以铭刻和印章并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风格,作品名扬中外,当时有“海外竞求鸣远碟”之说,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勋。
陈鸣远制
纵观陈鸣远之作品,束柴三友壶、南瓜壶、果品松段壶、梅干壶、蚕桑壶等均极具自然生趣,无不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观察每个事物的细至入微。并且能把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通过创新设计和艺术的加工,成为一件既能满足人们欣赏又能实用的艺术佳品。
朱可心1904年生于宜兴蜀山,七岁入学读书,十四岁拜紫砂名家汪升义为师学艺,1927年受聘于江苏省立宜兴职业学校任工场教员,1932年创作设计(云龙鼎)参加百年一度的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荣获“特级优奖”;另一作品(竹节鼎)被宋庆龄以500英磅定购,现藏上海宋庆龄故居。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大会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1954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学习,聆听黄宾虹、潘天寿、邓白的美术理论。1955年组织艺人成立“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现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任副主任,也是厂的创始人。1958年和陈之佛、刘开渠、亚明、陈龙参加北京十大建筑设计,并数次与张丁 、庞薰琴、祝大年等教授一起学习交流。六十年代为徐海东大将制作“万寿壶”,1972年中日建交“可心梨式”壶由中国总理周恩来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1977年出席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六次代表大会,任主席团成员。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紫砂作品。
朱可心制
当你观赏朱可心的作品时,你会感觉到朱老的作品中包含着很多文化艺术和自然的美,如报春壶,彩蝶壶,云龙壶,以及瓶、盆、鼎和果品把玩等等。如你有一把可心壶就会感受到它不仅做工精致,造型优美雅致,而且难以仿制,真的拥有一壶则别无它求。
朱可心制
陈鸣远和朱可心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善于创新设计,吸收大自然的气息,(而不是在别人的创作作品和历史作品上摹仿死做)。他们的创作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且带有强烈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力。所制的作品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水准。也是一代一代制壶艺人学习的典范,他们技术全面,光货、花货样样精通。一百多年才能出到一个这样的艺人,没有一百年是不可能超越的。
朱可心制
朱可心制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壶艺大家——陈鸣远 朱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