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心印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潘春芳教授陪同茶与艺术杂志主编季野先生采访紫砂艺人的回忆录,由于当时遇到人为原因,走访的原计划没有完成,实为憾身。现摘录刊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茶与艺术》杂志上的采访。
李芹仙
李芹仙(高级工艺美术师)我是1955当时紫砂厂招收学徒时,与许成权、李碧芳一起进紫砂工艺厂的,当时我们三人一起分在朱可心班里,朱辅导对待徒弟非常关心,就像父亲一样,一点没有架子,但在教授技艺方面非常严格。因为他从1932年就做教员工作,他的教徒风格独特,学生很容易接受,也进步快,每次技能比赛我们班总是名列第一。当时有“男有春芳、女有碧芳”之语。(潘春芳、李碧芳都在朱可心班上的)。
谢曼伦
谢曼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我是1958年进厂在朱可心班上,朱辅导教导学生注重因财施教,这样学得快,学得好,可以提前进入高一级阶段。朱辅导和我们师徒关系融洽,后来我调到宜兴西氿紫砂厂工作,他还会利用到县城开会的机会到西氿厂里教我。我制作紫砂竹货的技艺就是在那时跟他学的。一九八九年记。
何道洪
何道洪(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我是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王寅春老师。朱辅导对学生非常和蔼可亲,一心为公,他对待我们不是他班的学生也愿意传授技艺,一点都不保留,朱老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是表现艺术家,创新能力很强,花货一流无人能及,我的花货技艺也是得益于朱老的传教。一九八九年记。
范洪泉
范洪泉(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我自1958年进厂学艺一直在朱可心身边,长达十九年,记得1963年朱辅导接受了一个制作祝寿礼品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朱辅导动手制作了万寿壶,当时他自己配制了泥料,万寿壶壶身为一只桃子,上面装饰浮雕桃枝、桃叶及数只桃子,非常生动逼真。1972年前后他的创作最旺盛,设计了不少好作品。一九八九年记。
可心壶艺传承人朱晨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