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紫砂七老——吴云根

陶瓷大师 守艺人 357浏览 0评论

在近代紫砂界,成就最高的紫砂七老他们是:朱可心、吴云根、王寅春、任淦庭、裴石民、顾景舟、蒋蓉。

前排右一:裴石民、右五:朱可心 第三排左三:吴云根、左七:王寅春 后排右四:顾景舟

吴云根(1892-1969),又名吴芝莱,14岁向汪升义学习制陶技艺,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1915年,由江苏宜兴利用陶器公司介绍,去山西省平定县平民陶器工厂任技师,历时三年,同行的有杨阿时,李宝珍,江案卿。

吴云根在山西教制壶、发展陶业,很快就声名鹊起,受到了阎锡山的欣赏,阎锡山不仅收藏了吴云根多把紫砂壶,还曾邀请他一起吃饭。在山西不仅传授紫砂陶的成型技术,还利用炭釉炉窑试验成二次烧成的炉均紫砂彩釉陶,成为近代宜兴陶艺界向外传播紫砂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1932年在宜兴中学窑业科担任技师,尔后推荐师弟朱可心进校联袂授艺,延至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停办止。

1954年参加建立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江苏省政府命名为技术辅导员,他待人谦和大度,德艺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朴实,大批学子在其扶掖之下,步入紫砂工艺殿堂,这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培养了大批对紫砂有贡献的艺术家,如许慈媛、吕尧臣、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注:

汪寅仙最早由他亲沐教泽,之后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是同辈中摒弃门户之范例。

他制壶风格朴实稳重,擅长光素器,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抒机心,善作变化,给人以新穎之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制作的提攀觚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选定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扬。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质表达主体,主体与附件用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鲜明得体,造壶讲究整体的气韵,端正稳健,有挺拔之势,嘴、把、肩、盖处用线过渡十分流畅,触觉舒适,便利,实用,营造艺壶,讲究虛实,方与圆的对比效果,使壶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韵味,点缀装饰细腻逼真,整体造型布局匀称,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紫砂七老——吴云根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