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

宜兴紫砂 守艺人 409浏览 0评论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

白度母

bai  du  mu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来到你生命中的人,都有可能是那个真正“渡”你的人。所有的相遇,都有它必然发生的意义。雕塑这尊《白度母》,便源于我和藏传佛教“长寿三尊”之一的“白度母”佛像相见之余的无限感触。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1

艺术之间总是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西藏唐卡神秘而美丽的气息打动着人心柔软的地方,其中,佛像图案更是唐卡重要的素材内容,这些佛像凝练了藏传佛教的人物精髓,亦是民间艺人智慧与信仰的结晶。

白度母便是唐卡佛像描绘中尤为经典和常见的形象。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2

白度母,又称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32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传密教中,白度母与长寿佛、尊胜佛母等三尊合称为“长寿三尊”。

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是由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化现,因佛母面、手、脚共有七目,所以又称七眼佛母。她法相寂静、殊妙庄严,如月光般清净的无垢光明照耀世间,普渡众生于疾病、愚钝之魔障,是大乘佛教济世精神运用于经典形象中的实体呈现。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3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4

在唐卡的世界里,慈悲与安宁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这些精美的佛像无疑不触动着我的每一根艺术神经。如果雕塑紫砂佛像亦是一场心灵修行,那么唐卡里的佛像和他们的信仰,是不是也同样能够在“五色土”中焕发无限魅力呢。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5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6

一念皈依渡魔障。

如果艺术是人的缩影,那么我在雕塑的过程中,一定也遭遇着未曾先知的艺术“心魔”,如此便萌生了雕塑一座《白度母》的念头,如果之前只是在唐卡艺术中和“白度母”有过书面之缘,那么在创作中,我期待对她更深入的了解,渐渐感知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在翻阅了大量相关书籍,并着重研究了西藏唐卡描绘风格的前提下,结合紫砂特性,《白度母》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佛像细节,使其形象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特色。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7

她身色素雅,温和丽质,犹如发如意白光,神秘而神圣。她袒胸露腹,细腰丰乳,如妙龄少女,身着宝蓝色天衣彩裙,耳珰、手钏、指环、臂圈、脚镯具足,双足金刚咖趺坐于莲花月轮上。头戴花蔓冠,丝发挽髻,两肩垂几绺发辫,斜披珞腋,精致而不失优雅。宝珠璎珞遍体,第一串绕颈,第二串绕胸,第三串绕脐,全身花鬘庄严,格外瞩目。

在细节刻画上,白度母面目端庄慈和,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手、脚六目则观六道众生。右手于膝前结施愿印,手掌向上,表愿助人解难;左手当胸以三宝印捻乌巴拉花,花茎曲蔓至耳际,共三朵,一朵含苞、一朵半开、一朵全开,代表佛、法、僧三宝具足,无不典雅优美、生动具象。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8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9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10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11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堪比鸿沟的魔障,它滋生着命运的另一种模样。

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无视魔障于心头的汹涌澎湃,但总有人相信,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深情亦不在,命运终空虚。

《白度母》渡的就是每个人心中真实的魔障。

年逾不惑,倒是信了些命,也通透了心魔存在的事实。很多时候,一念生、一念放,生放之间,便是截然两相,倒不如让自己做个过客,尔后一念皈依渡魔障。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插图12

本期作品

雕塑名称:白度母

尺寸(长×宽×高  cm):40×28×53

雕塑 / 王潇笠

文案 / 孔小乐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王潇笠 ◇ 白度母丨魔障不渡,心性不明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