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身无暇翠如碧玉
沿壁润润剔透晶莹
一茗宋影揽月入怀
半盏古意慢泽浮生
建盏,这种古老的黑瓷被宋朝举国上下奉为国宝,品茶、斗茶,建盏因茶而生,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丝毫不吝啬对建盏的赞美,宋徽宗赵佶在《宫词》中写道:『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而龙窑柴烧则诞于商代,宋人视其为建窑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也因出色的烧成效果被当代匠人沿用至今。
龙窑柴烧是中国古建盏制作中最顶尖的一门技艺,祭窑神、温火、挤火、上火、熄火,从装窑到开窑,天地五行在连续三天三夜的烈火中被炼化成盏。一窑成一窑废,建盏匠人们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承袭着宋时古建盏的意蕴。时光荏苒,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因为龙窑柴烧的复杂性,仍在沿袭这种古法制盏的匠人越来越少。
一位匠师的出现
对龙窑柴烧制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匠心为上
廖成义老师对传统建盏的研究情有独钟,他的作品无论是胎釉的调配、器型的设计、制坯的材质、柴窑的烧法,无不遵循古法。他的建窑被称为『后井第一龙窑』,断代近800年的宋盏烧制技艺在此重现于世。建盏界流传着一段佳话:有人曾拿他所制作的柴烧兔毫盏与宋代官窑出土的老盏瓷片进行比较,竟毫无二致。
廖成义出生在建阳水吉镇后井村中,那是建窑诞生的地方,至今仍存留着宋代建窑遗址。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廖成义自幼时起便受到建窑建盏文化的熏陶。而到了十几岁时,他对老建盏的痴迷越发浓烈起来,每当收到一个老建盏,他都要将纹路、器型、釉面细细琢磨一番,老建盏那古朴大方的气息,更是让他爱不释手。
三十年前,廖成义就开始收藏建盏,琳琅满目,数量惊人,无论是器型、类别、大小基本囊括。为他日后烧制仿宋建盏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多年的历练,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宋代老盏更是如数家珍。
在廖成义心里,始终秉承着传统的烧制理念,坚持选用当地原矿釉料,并在宋代龙窑遗址旁建起了一座当地最长、还原度最高的仿宋龙窑。有了这样的『硬件』,加上经验和对宋盏的感悟,使他烧制的作品无论品相还是气质,都使人仿佛触摸到了宋代建盏淳朴雅致、恬淡自然的风韵。
松木柴烧是个技术活,光装窑费时就得好几天,还要经过温火、挤火、上火、熄火等多道烧制工序,烧制一窑前后周期大约需要15天左右。而且最终成品率比电窑烧制的还要低,即便这样,廖成义依旧坚守古法,将龙窑做到极致。
个人荣誉
2016年3月,《束口彩金斑盏(龙窑柴烧)》《束口金兔毫(龙窑柴烧)》分获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暨国际珠宝、古玩、书画艺术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评比金奖、银奖
2018年5月,《油滴束口盏》荣获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海峡工艺优秀作品奖』评比『金奖』
2018年5月,《龙窑柴烧铁绣花建盏》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
2018年5月,《宇宙星河》建盏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2015年11月,《柴烧兔毫、油滴纹盏》被建阳区博物馆收藏
2018年3月,《现代建窑龙窑柴烧金兔毫束口盏》被南平市博物馆收藏
2018年4月,《柴烧建盏》被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收藏
2018年5月,《飞羽》建盏作品被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收藏
2018年10月,《龙窑柴烧银毫束口盏》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2018年10月,《龙窑柴烧朗曜飞毫》获得第十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创作理念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断代八百年的宋盏烧制技艺
现今终于传承下来
廖成义毕生所愿
就是复原宋代传统工艺
古人无法看见的这一切
就让今天手中的这只建盏来见证
名为『宋月』
今盏宋意
窑变青釉 金丝玉裂
▲青釉盏
廖成义的青釉盏,釉色凝润,青翠欲滴。釉面有玉裂,在茶汤的润泽中,会养出金色的纹理。
青翠欲滴 灵动自然
▲绿釉竹节杯
竹节杯形制古朴,釉色如竹子般青翠欲滴,釉下封有晶莹剔透的气珠,灵动自然。
釉色温润 古韵无双
▲兔毫盏
敛口兔毫盏,线条流畅,器型工整、大方。釉面温润而青黑,褐黄色兔毫纹脉清晰,丝丝相连,条达细长。
汇江入海
廖成义老师对于建盏的梦,一梦已是数十年。再现建盏风姿,重回宋时盛景,是廖成义毕生的追求。廖成义说,『我从1985年开始收藏建盏,我当「疯子」当了很多年,当「傻子」也很多年,但现在看来都很值得。』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廖成义介绍及建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