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始,建盏的釉色又再次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创新,出现了许多彩色釉面建盏,许多都称为“曜变”。但这其中,真正能够烧出传世曜变天目那种釉面感觉的师傅几乎没有,因此我这用了“类曜变”一词。这是一个新的烧制方向,每个师傅都在关起门来研究。
许多盏友对此再次怀疑是否是原矿釉,是否含有重金属这一问题,那么我会再次从建盏烧制者的角度,谈谈这类建盏。其中涉及到许多还未被公开的烧制原理与方向,因此只能适当公开,点到为止。
首先,我可以为绝大多数师傅说一句公道话,这类盏的釉配方与之前的:黑底,银色,蓝色。等釉面建盏的釉是一样的,同样都是原矿釉,不一样的是烧法。但!也有少数彩色釉面的盏,是烧成后再施一层特殊釉后低温烧制出的,这个在此不方便多说,具体如何辨别,各位可以找我们私聊。
之前的建盏花色烧制方法我已经写有一篇深度揭秘,建窑建盏独特还原烧制法,各位可以看看。里面主要提到的是1阶段还原与2阶段还原是改变建盏花纹与釉色的烧法, 简单说 1阶段1300度左右的还原可以影响花纹斑点分布与形态,2阶段1100℃左右的还原可以影响釉面的色彩(黄,蓝,银,紫等)。而如今这种彩色的釉面,烧制相比更为复杂,不再仅仅是还原烧,而是还原与氧化。
这个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多了“开炉门”。 所谓“开炉门”,指的就是在建盏烧制时的某个温度点将窑炉的门打开,让炉迅速降温,并且空气进入窑炉,破坏原有稳定的还原气氛与温度。造成原本釉内正在进行还原的铁等元素还原中断甚至反方向氧化,并且随着迅速的降温,釉面晶体被定格在特殊的临界点,这个原理有些类似于电焊,焊接处的铁会出现彩色。
这波操作的:温度点,炉门打开大小,时间,次数,之前1,2阶段的烧法。都是对这个的最终效果产生影响。必然出现某些点好抓,范围广,花色出现概率大。某些点范围窄,难抓,花色出现概率小。而恰恰漂亮的盏这种烧制点会更难抓,尤其是带有曜变天目那种:釉色深邃变化,似有似无,油滴错落有致并且带有光圈,最为难。也就为何如今的只能称为“类曜变”,而不是曜变。其实每个师傅都知道虽然已烧出类似盏,但是实际“味道”,还差一截。
谈谈曜变
由以上烧法的研究深入,业内对于传世“曜变天目”的秘密,越来越多人猜想是当时龙窑倒塌等特殊情况,导致这几只盏所处位置的烧制温度与气氛发生了特殊变化而出现了这种特别的窑变;并且这几只盏应该是相临匣钵,由于每只受到的气氛又略有差异,因此这3只半曜变相似但是各不相同。 这种塌窑的特殊情况,宋代匠人往后无法再次复制,因此再未出现过这类花纹。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建窑建盏“类曜变”等彩色釉面烧制方法与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