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论器:评价赖通发老师制作的一把潮州手拉壶

宜兴紫砂 守艺人 576浏览 0评论

【注:此文写于2016年6月22日】

论器:评价赖通发老师制作的一把潮州手拉壶插图

不久前朋友赠送一把潮州手拉壶名家赖通发老师制作的手拉壶,还没真正使用,下午就拿它玩玩吧!

拿到壶时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它与传统潮州手拉壶有一些区别。泥料为宜兴的清水泥,能看到丰富的石英和云母,泥料很不错。大约四五十目的泥料使整把壶的外表有着比较好的颗粒感,但壶表仍然处理得很平滑,在细节之处确实处理得比较好。

论器:评价赖通发老师制作的一把潮州手拉壶插图1

整把壶来看,拥有扁圆的身桶,有张力,短小可爱的壶流,壶流暗接,与身桶之间过渡自然,线条流畅,从身桶和壶流来看很像西施壶的“变种”,更确切的说身桶和壶流非常符合扁西施壶的特征。而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壶盖,尤其是壶钮。壶口宽大,嵌盖类型,盖子严丝合缝但转动非常顺畅,毫无阻滞感,盖子嵌入也恰到好处,所以保证盖子与身桶之间的线条非常流畅,从这点来看作者在嵌盖上是下了一定功夫的。壶钮有别于传统的圆钮,没有传统圆钮的钮座,壶钮与身桶之间的接合处用一个大倒角处理,修饰得线条非常顺畅,让人感觉壶钮好像是从盖面顶部顺势而出似的,壶钮和盖面形成了一个整体,非常自然,壶钮顶部也修饰得非常到位。壶把没有采用扁西施壶普遍采用的倒把形式,而是采用正把。把内圈做的非常圆滑,壶把相对于小而扁圆的身桶来说有点粗大,如果以身桶竖直中轴线来划分,短小的壶流搭配稍微粗大的壶把,刚开始觉得左右重量分配似乎有点不太平衡,但整体来说并不觉得这把壶的重心有不稳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壶把的下部采用下坠的做法,下坠到接近壶底的过渡位置,壶把与壶身似乎组成了两个互相连接又彼此“站立”的单元,所以使壶把的重量原本应该由身桶来承担变成了独立承担,稍微粗大的壶把保证了使用的舒适度,整把壶在结构上也能达到力量的平衡,其实倒把西施壶的壶把处理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一个细微的改变使整把壶在审美上产生很大改变,这样处理确实很巧妙。我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意如此处理,也可能是长期养成的艺术素养自然而然做出来的结果,他觉得这样处理最和谐,而无需提前预设,也无需表达,但旁观者能从中看到了美的东西。

论器:评价赖通发老师制作的一把潮州手拉壶插图2

我原来就知道这把壶的名字叫初匀,是赖老师创作和命名的,但我不知道命名的出处。本来想先问问初匀的出处,后来想想先不了解,把自己当成一个一无所知的人,仅仅就壶的构架和细节说我的第一感觉,尽管和作者的构思可能会有偏差,但排除心里暗示之后这种感觉应该会更真实,更接近一个玩壶者的评价。请教赖老师,得知初匀的出处:隐约栏胸,菽发初匀,脂凝暗香。

这把壶我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个人认为它是一种合理的创新,有创新但没有偏离传统,整体还是传统壶型的构架。刚开始觉得壶把有点粗,后来觉得还比较和谐。我想,这把壶如果用潮州红泥,做成薄胎,壶把做细,估计会更加有味道,也更加符合初匀的创作理念。

转载请注明:五色陶 » 论器:评价赖通发老师制作的一把潮州手拉壶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